內容來自sohu新聞

湯森路透:中國資本大量輸出時代已至



湯森路透:中國ODI逼近FDI 資本大量輸出時代已至

一財網 周艾琳

經濟高速發展30年後,中國已從“靠勞動力掙錢”進入“靠資本掙錢”的階段,而在“原始資本積累”成熟後,中國正迎來“資本大輸出時代”。在中國企業揚帆出海的同時,認清機遇與風險方可走得更加順暢。

10月22日,湯森路透發佈名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白皮書(下文稱“白皮書”)。“2014 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ODI) 已經接近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 (FDI)。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 年中 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投資 1,160 億美元,同比增長 7.6%,繼續保持全球第三位的水平。如果算上通過第三地投資的數量,中國去年實際上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湯森路透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煜表示。

報告也提出,揚帆出海所遇的暗礁險灘是企業出海的最大困境。報告基於湯森路透的跨行業數據與資訊平臺,通過金融並購、法律法規的國別差異與地區訴訟、企業創新研發和知識產權、全球貿易與供應鏈以及稅務領域的最新統計數據,深入分析中國企業面臨的法律和政治、金融與稅收、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和整等多方面的風險與挑戰 。

中國或成資本凈輸出國

中國企業全球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院張燕生當日指出,2015年上半年,中國與全球147個國傢/地區的4018傢境外企業進行瞭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投資5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其中股權和債務工具投資2917.2億元人民幣(476億美元),占85%;收益再投資514.8億元人民幣(84億美元),占15%。

截至六月底,中國累計非金融類ODI為7359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48個國傢進行瞭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70.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老撾、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泰國等。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75.4億美元,同比增長9.7%,新簽合同額866.7億美元,同比增長6.9%。

值得註意的是,並購成為中國企業跨境投資的重要力量。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企業共對62個國信貸代墊款缺錢急用哪裡借錢傢和地區進行瞭並購投資,投資規模(含並購對象負擔的凈債務)為554.2億美元,並購交易數量為460筆。

具體而言,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區域和行業也有:從中國商務部2013年統計數據來看,中國海外直接投資主要流向租賃/ 商務服務業、采礦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四個行業,單個行業投資量超過百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前 十大國傢和地區分別是中國香港、開曼、美國、澳大利亞、英屬維爾京群島、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英國、盧森堡 和俄羅斯,前五大國傢和地區占比達76.7%。

從並購投資的角度看,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企業跨境投資的前五大地區和國傢分別是中國香港、美國、 英國、新加坡和意大利,總占比達 60.5%;前五大行業分別為能源和電力、金融、高科技、工業以及媒體和娛樂, 總占比達 62.7%。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也將加速中企走出去的步伐。白皮書指出,“一帶一路”戰略的合作重點是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因此這三個領域也成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進行跨境投資時的重點方向。

不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中,中國企業投資對象國高度集中在歐洲、東南亞和中亞,沿線尚未開發的國傢和地區投資潛力仍然巨大。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在沿線國傢中,中國企業去年沒有進行過並購投資的有: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 吉克斯坦、蒙古、菲律賓、孟加拉國、伊朗、希臘和肯尼亞;並購投資規模在 10 億美元以上的國傢隻有哈薩克斯坦、 新加坡、荷蘭、法國和德國;交易數量排在前五位的國傢為德國、新加坡、法國、荷蘭和哈薩克斯坦。並購主要集 中在能源和電力、高科技、工業、金融和材料等行業。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並購的動力主要來源於以下方面——開拓市場,擴大發展空間;獲得領先科技;提高企業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化佈局;尋求海外較高收益項目;獲得海外資源。

出海機遇與風險並存

當然,機遇與風險總是相伴而生。

德勤管理咨詢消費行業主管合夥人哈億輝指出 :“中國企業國際化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要接受全球標準、理解當地監管法規和文化差異,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主要挑戰,特別是在比較發達的經濟體。相應的,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項目的增多,涉及的糾紛也在明顯上升。”

在法律政治風險方面,白皮書指出,歐美發達國傢及多數發展中國傢對於外資監管制 度存在較大差異,發達國傢在行業準入方面的限制不 多,但他們依靠反壟斷調查、國傢安全審查、外資審查等政府監管制度;發展中國傢和欠發達地區,對於外國投資在產業政策、外匯管制、行業準入方面可能會有限制性或特殊規定。

例如作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的美國,在幾乎全部經濟領域都給予外國投資國民待遇,僅在核能、通信、 航空及海運四大行業對外資有或多或少的限制 。

在金融風險方面,任何中國企業“走出去”都會面臨著籌集資金的問題,而並購財務風險主要源自融資、流動性以及杠桿收購中的償債問題。 如果被收購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或財務狀況惡化,此時收購交易可能就承擔瞭償債風險。

“部分跨國並購屬於‘承債式’,即並購方需要承擔被並購方的全部或者部分債務,交易時並購方未能充分考慮並購中需要承擔的額外債務。交易完成後債務逐步轉化為企業負擔。 ”白皮書指出。

此外,匯率也是金融風險中的一環,這在人民幣波動加劇後愈發受到關註。湯森路透中國區副總裁陸旻建議,“中國企業需要建立本外幣資金池,統一運用所有境內外外匯頭寸,通過桃園信貸代償貸款全省皆可處理整合集團內部多幣種的外匯資源,建立動態的匯率成本控制機制和內部對沖風險的機制,打造低成本資金平臺,最大程度規避匯率風險。”

在知識產權風險方面,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識產權風險來自於專利權,商標權以及版權的強力保護。

白皮書指出,在 WTO[微博] 框架下,專利和技術壁壘已作為一項常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被采用。中國原國傢科技部部長朱麗蘭指出:" 進入 WTO 以後,市場競爭的關鍵不是關稅壁壘,而是技術壁壘,技術的壁壘後面就是專利, 不是一般的知識,是創新的知識,而且是法律化的創 新知識 "。

此外,稅務和國際貿易風險、管理和整合風險都是中企走出去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1023/17372355954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dwardco7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